第1章 绪论
1.1 印刷电子的起源与发展
1.2 印刷电子的技术特征
1.2.1 印刷电子与微电子
1.2.2 印刷电子与经典印刷
1.3 印刷电子应用领域
1.3.1 印刷显示
1.3.2 印刷传感
1.3.3 印刷储能
1.3.4 印刷太阳能电池
1.3.5 其他
1.4 印刷电子工艺
1.4.1 新型印刷电子技术
1.4.2 印后烧结技术
1.5 印刷电子材料
复习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2章 可印刷无机导电材料
2.1 引言
2.2 金属材料
2.2.1 银
2.2.2 铜
2.2.3 金
2.2.4 金属材料在印刷电子中的应用
2.3 碳材料
2.3.1 富勒烯
2.3.2 碳纳米管 (CNTs)
2.3.3 石墨烯
2.3.4 碳材料在印刷电子中的应用
2.4 新型无机导电材料
2.4.1 液态金属
2.4.2 MXene
2.5 半导体材料
2.5.1 硅基半导体
2.5.2 过渡金属氧化物 (MOS)
2.5.3 过渡金属硫化物 (TMDs)
2.5.4 过渡金属氢氧化物
复习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3章 可印刷有机与复合导电材料
3.1 引言
3.2 有机导电聚合物材料
3.2.1 具有不同载流子的导电聚合物
3.2.2 导电机理
3.2.3 合成方法
3.2.4 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3.3 有机小分子导电材料
3.3.1 并五苯与杂环并五苯小分子材料
3.3.2 芳胺类蓝光小分子材料
3.3.3 蒽类 (二芳香基) 衍生物
3.3.4 咔唑类蓝光小分子材料
3.3.5 有机小分子的导电机理
3.4 有机导电复合材料
3.4.1 导电机理及影响因素
3.4.2 有机导电复合材料的分类
3.4.3 制备方法
3.4.4 发展前景
3.5 有机与复合导电材料的应用
3.5.1 有机发光二极管 (OLED)
3.5.2 有机场效应晶体管 (OFET)
3.5.3 有机太阳能电池
3.5.4 电致变色
3.5.5 热电发电机与温度传感器
复习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4章 可印刷电介质材料
4.1 引言
4.2 极化原理
4.2.1 电子极化
4.2.2 原子极化
4.2.3 取向极化
4.3 介电性能表征
4.3.1 电容量
4.3.2 相对介电常数
4.3.3 介电损耗
4.3.4 介电弛豫
4.3.5 击穿电场
4.4 有机电介质
4.4.1 聚乙烯吡咯烷酮 (PVP)
4.4.2 有机场效应晶体管用有机电介质
4.4.3 生物高分子电介质
4.5 无机电介质
4.5.1 钛酸钡
4.5.2 CCTO
4.5.3 其他铁电材料
4.6 复合电介质
4.6.1 不同类型的复合电介质
4.6.2 复合电介质的制备
4.6.3 影响聚合物基复合电介质介电性能的因素
4.6.4 复合电介质发展趋势
复习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5章 印刷电子基材
5.1 引言
5.2 印刷电子基材性质
5.3 高分子基材
5.3.1 高分子薄膜表面处理
5.3.2 BOPET薄膜
5.3.3 PEN薄膜
5.3.4 PI膜
5.4 纸张基材
5.4.1 纤维导电纸
5.4.2 纳米纸
5.5 新型印刷电子基材
5.5.1 可拉伸基材
5.5.2 可自愈基材
5.6 柔性玻璃
5.7 纤维织物
5.8 铝基
5.9 陶瓷材料
复习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6章 导电油墨制备与后处理技术
6.1 引言
6.2 导电油墨的组成与性能
6.3 导电油墨制备技术
6.3.1 金属纳米颗粒导电油墨制备技术
6.3.2 金属有机化合物导电油墨制备技术
6.4 导电油墨印后处理
6.4.1 热烧结
6.4.2 光子烧结
6.4.3 其他后处理技术
复习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7章 柔性透明导电膜
7.1 引言
7.2 金属氧化物透明导电膜
7.2.1 金属氧化物透明导电膜简介
7.2.2 制备方法
7.3 超薄金属透明导电膜
7.3.1 超薄金属透明导电膜简介
7.3.2 制备方法
7.4 导电高分子透明导电膜
7.5 碳基材料透明导电膜
7.6 金属纳米线透明导电膜
7.6.1 金属纳米线透明导电膜简介
7.6.2 制备方法
7.7 金属网格透明导电膜
7.7.1 金属网格透明导电膜简介
7.7.2 制备方法
7.8 柔性透明导电膜应用与发展
7.8.1 柔性透明导电膜的应用
7.8.2 柔性透明导电膜发展要求
复习思考题
参考文献
莫黎昕,男,副教授,硕导,主要研究方向为印刷电子材料与技术,瑞典林雪平大学有机电子实验室访问学者,国际印刷电子标委会(IEC TC119)委员,曾获雅昌教育奖、北京印刷学院青年教学名师、北京市教委高校青年拔尖人才等荣誉称号与项 目资助,2021年第二十五届全国发明展发明创业项目金奖、2019年度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指导学生在“互联网+”“挑战杯”“京彩大创”等创新创业大赛荣获省部级以上奖项20余项,参编教材、书籍4部,发表SCI论文3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2 件,向企业转化4件。